干细胞疗法或可改变“新冠抑郁症”激增局面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
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行动受限、极度焦虑
疫情导致的群体性心理问题逐渐爆发
抑郁症患病率激增
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第二波疫情”
我们要担心的不止是人们的身体健康
还有精神健康
“新冠抑郁症”特定人群
一些特定人群特别易于产生“新冠抑郁症”。面对繁重工作、生死抉择和感染风险的一线卫生保健工作者首当其冲。中国医护人员的抑郁症(50%)、焦虑症(45%)和失眠症(34%)的发病率很高,在加拿大,47%的卫生保健工作者报告需要心理支持。日本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增多,其中三成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妇女也面临风险。特别是那些需要在家中兼顾子女学业、自身工作和各种家务的妇女,以及老年人和本已存在精神卫生状况的人。曾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也面临着极高的风险,据牛津大学研究显示:20%的曾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90天内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疾病。

应对抑郁情绪的小办法

如果你因为受新冠疫情的困扰而出现了一些抑郁情绪,运动可以为抑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一项研究也指出,经常锻炼有助于预防重症新冠肺炎,每周超过150分钟运动习惯的感染者住院、重症监护治疗和死亡的可能性均小于其他人。
(温馨提醒:在外锻炼时请注意佩戴口罩,尽量去人少的地方,并且单独进行锻炼,如还有其他锻炼者,间距最好在2米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简单可行的辅助方法可以舒缓自己的抑郁情绪,例如:阅读、写日记、看电影、听音乐等。其次,像全麦面包、小甜品、南瓜、香蕉、巧克力和牛奶也能够为大脑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帮助大脑有效减缓抑郁情绪。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建议: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如果你,或你身边有人确诊了抑郁症。那么请你一定要对抑郁症有正确的认知:

抑郁症的本质是一种疾病。抑郁症并非矫情、敏感、心情不好,也不是通过劝说可以缓解的,它是一种认知功能损害并且导致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心境低落等问题的疾病。

抑郁症需要进行规范的治疗。目前抑郁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轻度患者可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重度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并按时复查。

但治疗后期,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性。约有10%~15%的患者很难被抗抑郁药物缓解。部分抗抑郁的药物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甚至还会加大自杀的风险。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抗抑郁治疗方式来改善这一现状。

2016年《实验生物学与医学通报》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16位复发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在治疗一个半月内,患者抑郁程度下降,且Beck评分结果在中度抑郁范围的最低水平。这表明,脐带血干细胞对抑郁状态下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有助于克服治疗抵抗,且无不良反应。

对于作用机理,研究者分析脐带血细胞释放的神经营养因子发挥其旁分泌作用,通过代谢和心理刺激作用在临床上表现出来,促进了患者对基础精神药物治疗的阳性反应。
?
2020年,据《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刊登的《干细胞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一文显示: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式在脑疾病中有潜在的抗抑郁作用。研究者认为:已发现患有严重抑郁患者的海马体较小,且抑郁症患者的某些脑区神经细胞总体积较正常人减少。而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宿主所需的细胞,因此利用干细胞的可塑性诱导新细胞生成,再运输至细胞死亡或丧生其生理功能的特定区域以逆转这一状态,可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的进展。
慢性压力作为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引起的损伤可进一步诱发抑郁样表型的出现,如绝望情绪及海马神经发生减少。炎症也是抑郁发病机制中的重要致病因素,抑郁症患者的外周血中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1β( interleukin-1β,IL-1β) 、白细胞介素 6 ( interleukin-6,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等显著升高,且这些细胞因子相对容易穿过血脑屏障,干扰细胞增殖及神经元成熟。并且压力与炎症还会互相作用。
?
而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可以使血清 TNF-α、IL-1β和IL-6 均显著降低,发挥抑制炎症与神经保护的作用,从而起到抗抑郁的效果。
?
虽然干细胞从普及到抑郁症的临床治疗还有一些路要走,但是这几年随着相关研究日渐丰富,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以及神经元再生调节机制研究也日渐完善,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的大门正逐渐打开。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亲朋好友患有此病,除了给予他们多一点关心和爱护,其次也可以帮助其认识这样的新兴治疗。
参考资料:
[1]蒋如如,李欣,哈小琴.干细胞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20(12):1450-1453+1459

[2]A B Smulevich , E B Dubnitskaya , E I Voronova , Ya V Morozova , S M Radaev.Efficiency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s,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volume 160, pages583–588 (2016)

[3]https://www.who.int/zh/news/item/14-05-2020-substantial-investment-needed-to-avert-mental-health-crisis

[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997840040187289&wfr=spider&for=pc

[5]https://zhuanlan.zhihu.com/p/143692585

声明: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侵权请通知删除。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